教育评价是教育的“指挥棒”,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教师如何育学生、学校如何选学生、社会如何用学生,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公共基础教学部高度重视公共课考试评价工作,积极探索成果导向的考试评价模式,强化“技能操作、知识应用、综合多元”的考试评价导向,大胆创新方式方法、考试形式,提升考试信效度。近日,在公共课期中考试期间,各教研室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案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英语教研室举办期中考试系列活动,“群‘英’荟萃·Show出精彩”“‘声’临其境·‘音’你精彩”“‘英’韵飞扬,妙笔生‘画’”“‘绘’多彩英语·‘秀’特色作业”等主题活动在期中考试课堂上接连登场,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英语演讲、影视配音、短视频制作等方式参加英语课程考核,不仅提升了英语学习和考核的趣味性,同时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
综合育人教研室朱东雪老师的传统文化课程,将名著引入课堂,让学生自选四大名著片段,自行设计并制作道具,自编自导自演,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深入领略作品精髓,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文化教育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路径。翟文东老师的美育课程中,则围绕手工模型制作进行了考试改革,着重考查学生对传统建筑的理解与感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更为传统手工艺与文化教育的深度融合开辟了新径。
文化课教研室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要》课程期中考试以手抄报形式进行。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精心设计版面、绘制图案、书写文字,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对传统文化的感悟。每个手抄报都是学生个性化的文化展示窗口,也让他们在实践中真正爱上传统文化。
体育教研室注重对学生体能、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多元评价,不仅考查学生的基本体能,还对各类体育技能进行考核,同时增加了体育理论知识的考查,包括运动规则、体育健康常识、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等方面。部分老师采用小组合作考核方式,通过团队体育竞赛、接力项目等,检验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通过这些创新的考试评价方式,许多课程不仅提高了考试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为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共基础部将继续深化考试评价改革,以评促改,稳步提升公共课教学质量,赋能学生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文/景翰文
图/各教研室
编辑/景翰文
初审/张德阳
终审/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