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领域不断探索创新的今天,翟文东老师在综合育人教研室的支持下,于《公共艺术》课程的期中考查中,推出了一项极具特色的无纸化考试形式——以非遗泥塑为载体,融合传统技艺实践与现代教学理念,为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体验,也为美育教学评价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泥塑,这项承载着千年工艺精髓的活态文化遗产,成为了本次期中考试的主角。它不仅融合了地域文化与民间智慧,更通过惠山泥人、泥人张等流派的捏、塑、雕、刻技法,展现了传统美学的独特魅力。在翟文东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学生们不再是传统考试中的答题者,而是变成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作者。他们亲手揉捏陶土,用指尖感受泥土的温度,用创意赋予泥塑以灵魂。这一过程,不仅是一次触觉与审美的双重体验,更是学生在立体造型中深化对传统美学理解的旅程。
在考试现场,学生们全神贯注,他们的双手在陶土上舞动,或揉捏、或塑形、或雕刻,每一笔都凝聚着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对文化的敬意。通过这种独特的考试形式,翟文东老师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思维与专注力,更让学生在与泥土的对话中,体悟到了匠人精神的内涵。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对技艺的精益求精上,更体现在对文化遗产的尊重与传承上。
同时,这一创新的考试形式也是翟文东老师所在综合育人教研室在美育教学评价改革方面的一次成功尝试。它打破了传统纸笔考试的局限,将考试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实现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评价。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了更直观、更全面的展示,而这种展示,不仅体现在他们的泥塑作品上,更体现在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探索与成长。
翟文东老师表示:“这种以非遗泥塑为载体的考试形式,不仅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丰富的营养。同时,这也是我们综合育人教研室在教学改革道路上的一次重要探索,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次《公共艺术》课程的期中考查,不仅是翟文东老师个人教学智慧的结晶,更是综合育人教研室集体智慧的体现。它为美育教学评价改革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也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方向。在未来的教学中,翟文东老师和综合育人教研室将继续探索创新,为学生带来更多精彩的教学活动,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文/朱东雪
图/翟文东
编辑/刘泳泉
初审/景翰文
终审/张德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