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文化素养教研室以“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的期中考试圆满落幕。本次考试突破传统笔试模式,采用二选一,通过“手抄报创作+古代版出道宣传稿”的形式,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示对传统文化理解与感悟的广阔平台,呈现出诸多亮点。引导学生以艺术化、生活化的方式感知传统文化魅力,涌现出一批兼具审美价值与知识深度的优秀作品。
亮点一:探寻家乡美食历史,妙笔生花展文化底蕴
在《你的家乡美食,在古代是什么“人设”?》这一题目中,学生们通过对一种家乡传统食物历史渊源的深入调查,用现代“美食博主”的口吻为其撰写古代版“出道宣传稿”。这一创新的题目设计,不仅让学生们对家乡美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探索精神。
以螺蛳粉为例,有的学生在宣传稿中写道:“吾乃螺蛳粉,出身岭南之地。追溯往昔,先辈于市井之中,偶然发现螺蛳之鲜美与米粉之爽滑,二者相融,竟成独特风味。学生们通过生动的文字,将家乡美食的历史渊源娓娓道来,仿佛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古代美食的独特魅力。
亮点二:手抄报绘戏曲风采,色彩斑斓传文化精髓
另一部分学生则选择了绘制手抄报,内容围绕中国戏曲展开。他们用五彩斑斓的画笔,描绘出了戏曲世界的缤纷画卷。
在手抄报上,精美的戏曲人物画像栩栩如生,生旦净末丑,各有千秋。学生用细致地描绘了京剧脸谱的神秘色彩,通过不同的颜色和图案,展现出了角色的性格特点。除了绘画,学生们还在手抄报上写下了对中国戏曲的理解和感悟。有的介绍戏曲的起源和发展,有的讲述经典戏曲故事,有的则阐述了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这些手抄报不仅展示了学生们的艺术才华,更体现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通过自己动手绘制和书写,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戏曲这一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本次期中考试,通过创新的考试形式,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这种将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的方式,为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文/赵新卉
图/赵新卉
编辑/刘泳泉
初审/景翰文
终审/张德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