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公共基础部、思政教学部召开青年教师发展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公共基础教学部、思政教学部主任张德阳,思政教学部主任助理沈建以及两部门2024年至今入职的全体教师。本次会议由张德阳主持。
座谈会伊始,张德阳以"紧抓关键五年,修炼十项素养"为主题,为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把脉定向,通过案例剖析与路径规划,为青年教师成长指明方向。
随后由10位青年教师代表分享了充满创新精神的教学实践。心理教师付彦君展示"情景模拟+案例分析"教学模式。文化素养教研室教师马文涛将春晚非遗热点引入课堂,驱动学生深度参与。语文教师程倩分享"实用技能导向"的语文课改经验。体育教师刘超通过积分制将思政元素融入散打课程,思政教师刘天宇则强调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教师们坦言面临三大挑战:课堂互动冷热不均、学生基础差异显著、本土化教学适配困难。
教师代表分享结束后,张德阳针对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黄金期做出规划,在教学奠基期(1-3年)时:严控教学规范,打造"金课"。要求提前10分钟到课、严守课堂纪律,实行导师制与教学竞赛双轨培养。在科研突破期(3-5年)时:建立"问题即课题"意识,每年发表1篇论文,参与1项教研项目,推动教学成果转化。
最后,张德阳特别强调师德底线与纪律规范,通报"跨校区打卡"典型案例,明确"零容忍"态度。要求构建"三位一体"成长生态:在师生关系上要做"有温度的引路人",保持适度距离,公平对待学生。在团队协作上,每周参与集体备课,主动承担跨学科任务。在自我提升方面,坚持每月5篇文献阅读,每学期深度教学反思
最终通过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强化立德树人责任。张德阳总结:"青年教师要立足'五个坚持'——坚持高远格局、坚持教学科研双轮驱动、坚持师德红线、坚持开放协作、坚持家庭事业平衡。"与会教师表示将珍惜关键五年,以"十年磨一剑"的恒心投身教育事业,为公共课与思政课建设注入新动能。
文/赵新卉
图/赵新卉
编辑/刘泳泉
初审/景翰文
终审/张德阳